趺阳脉迟而缓,胃气如经也。其先数脉变微,为脾弱也;浮脉仍浮反甚,为胃强也。
极言二气得其和平,皆由脾、胃盈余之所致,必如此,则其人之健王而强壮可知,故曰:强也。下利后,当便□,□则能食者愈。
窃谓阴寒极盛之证,固可名为阴毒,然终非仲景所以立名之本意,后人所叙阴毒,与仲景所叙阴毒,自是两般,岂可混论。脉得诸芤动微紧,男子失精,女子梦交,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。
宜删此二字,后太阳病,关节疼痛而烦,脉沉而细者,此名湿痹,湿痹之候,小便不利,大便反快,此承上条互详其义,谓湿家身痛不可发汗,当有利小便之法也。凡病后伤液,多有此证,阅历深者,自知之也。
考幽门二穴,在鸠尾下一寸,巨阙两傍各五分陷者中,治泻利脓血,刺五分灸五壮。亦为热灼其脉,引缩使然也。
问曰:病有霍乱者,其状何似?紧为寒,故在脾,则主邪气强。